
在大同市以南30公里巍巍七峰山下,智能巡檢機器人、一鍵呼叫井下“網約車”、實時手機視頻通話……黑黝黝的礦井被科技賦予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活力。
晉能控股煤業集團同忻煤礦綜采二隊隊長梁月偉帶你體驗智能化放煤的全過程:
“井下開工前‘四位一體’安全準入檢查已完畢,外圍設備、采煤設備確認完畢,可以開啟?!痹谂c地面調度中心通過可視通信設備交接,通信設備陸續傳回確認信息后,梁月偉用鼠標輕點電腦屏幕上的“一鍵啟動”,井下采煤機、運輸機、轉載機等綜采設備相繼聯動運轉。
“這些操作在地面也可以同步進行。調度指揮中心早已實現工作面設備全自動化遠程控制、設備關鍵參數遠程監測、工作面全覆蓋無死角遠程視頻顯示和‘一鍵啟?!?,隨著5G網絡在井下的全面應用,帶來的新變化是越來越多!”盯著監控屏幕中各部位運轉視頻,梁月偉感觸頗深。
“就拿新上馬的5G+全自動化放煤系統來說,我們礦煤層平均厚度13M,采煤機開采3.9M,剩下的全靠放頂煤。過去,一個班需要4名專職放煤工對著工作面上100多個放頂煤液壓支架進行上萬次操作,勞動強度高、工作環境差,放得好不好主要看員工放煤的熟練程度和工作經驗?!绷涸聜ケ硎?。
“放煤只需依靠‘超級大腦’分析、對比煤層構造、巖石變化等實時動態數據,就能自己選出最佳方案,實現‘應放盡放、見矸關窗’。如今,放煤工也‘搬’進了操作室,最重要的是比以往人工每天還能多放1000多噸原煤?!?/span>
數智變,物致新。
那究竟是什么樣的“超級大腦”可以將收集到的實時動態進行分析,并選擇出最佳放煤方案呢?
在山西晉城市金匠園區西南角,由晉能控股集團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在冬日暖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
作為全國煤炭行業首個科研創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這座“超級大腦”包含20PFlops(FP16)算力的人工智能子系統和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每秒鐘可以進行兩億億次的計算,相當于2萬臺個人電腦的計算能力,能夠為能源領域生產系統的自主思考、決策提供算力支持,賦能礦井自動化生產、智能化升級。
“我們選取了塔山、同忻、寺河等礦井為采擷樣本和應用場景,在井下工作面配套安裝視頻序列采集器,它就像是一雙眼睛,同步采集工作面的掘進支護的視頻和圖片?!睍x能控股裝備集團科技信息部副部長劉宏杰介紹,“這些采集到的樣本數據,通過利用計算中心的算力對算法模型進行反復訓練和優化,之后再反饋到煤礦的信息化系統當中,就可以實時智能監控判斷井下工作面的生產流程及人員作業行為的規范情況,從而構建流程知識圖譜,實現礦井自動化生產智能化升級?!?/span>
煤炭行業的“智變”正在加速推進。以大數據中心、5G基站、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不僅保障采掘業安全、智能、綠色開采,也給煤炭行業帶來了新一輪的產業調整。
晉能控股集團不斷突破“數據孤島”瓶頸,引領煤炭行業數字化革命,采用“煤炭專家+ICT技術專家”模式,由晉能控股集團、華為、山西云時代提供專家資源,組建約220人的專家隊伍,圍繞“煤礦信息網絡”“自動化使能”“智能感知技術”“煤礦大數據”“生態合作”等課題,成立5個專題實驗室進行科研攻關。
目前,已有智能礦山實驗室共發布智能作業管理系統-管路隊場景、礦山融合IP工業網、掘進作業序列智能視頻分析、智能洗選-選煤參數優化等7項創新應用和3項創新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促進了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山西由“能源集中”向“技術輸出”的轉型。